close

還有人記得什麼是「謙遜」嗎?就是小學時代老師教導的那種謙虛禮讓,接納雅言的生活態度。

在當前這個不斷揭弊、抗爭,堅信打拼才會贏的台灣社會,對許多人來說,「謙遜」只是一個依稀模糊的老朽概念。尤其是整個台灣島正為國務費、特別費吵得沸沸揚揚,烏煙瘴氣之際,談論「謙遜」不但顯得不合時宜,更有些不識時務。

但是,「謙遜」,真的與現代社會行為脫節了嗎?我的朋友社會心理學家汝瓦特博士(Wade Rowatt)最近完成的一篇有關「謙遜行為」的專題研究,卻從實用的角度提出了一個雋永睿智,發人深省的結論。他認為:謙遜的行為能增加人們生活中的優勢。

辭典裏對於「謙遜」的註解是:謙虛有禮的人格特性。其實謙遜還具有自制、誠敬、腳踏實地和不固執己見的含義。放眼近來台灣社會上和政界一齣齣的醜聞鬧劇,也許人們對於「不謙遜」的定義更為熟悉。那就是:傲慢、自負、貪婪和硬拗。 



社會空轉沒方向感


汝瓦特博士的研究還發現謙遜與其他的人格特徵如自尊、敬業、自我期許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成正相關。這說明了謙遜者有更臻成熟的社會性格。同篇報告中也歸納出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多秉性謙遜。而謙遜的亞洲運動員比自我意識強的歐美運動員具有更佳的心理素質,競賽中的失誤也較少。在他選樣研究的當代政治人物中,謙遜的政治領袖受到群眾愛戴的程度較高,其所領導的施政團隊也更穩定而有效率。

其實,不必透過社會心理學家用計量統計分析總結,一般人也都樂於與謙遜的人交往。因為謙遜的人注意他人的感受和群體的福利,不自我中心。經驗也告訴我們謙遜行為能提升生活的安適度和工作競爭力,因此謙遜是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人格品質。

無可諱言的,台灣正經歷著巨大的政治和社會變遷。選舉文化融合市場經濟,產生了一種競爭與打拼的生存哲學。高度的都會化與崇拜物質文明,讓人們不再那麼強調守望相助,而是處心積慮的去成就自我。構織社會經緯的多元族群被分類成選票和商品促銷的板塊。這種個人與社會定位的脫節,引致了價值與經驗斷裂。自我與大我之間的依附關係已非必然。整個社會似乎正以超高的速度空轉,卻沒有方向感。尤有進者,政治人物對於輿論公評和歷史定位似乎都不甚在乎。握緊權與錢才是當務之急。有人認為這是社會沉淪的明顯徵象。但是也有人會說:競爭與打拼不正是奮發向上的表現嗎?上世紀台灣出現的經濟奇跡,掙脫威權政治的民主成就,以至於三級貧戶之子當上總統,不都是打拼與競爭的成果嗎? 



不講厚道才是沉淪


關鍵在於人生的理想和社會的整體價值觀。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靠著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都可能得到。但是只有最基本的,如誠信和廉恥,失去了就不會再有。當人與人只顧競爭而不講厚道,當社會只看到繁華而沒有了價值依託,當生活只為追求成就感而缺少了那份優雅,當人們窮得只剩下錢……,那才是真正的失落與沉淪。











作者為旅居加拿大自由作家



耿慶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hipp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